
“人與事并懲”方能遏制福利腐敗
國家電網安徽電力公司為副處級干部配私車、中核集團秦山核電有限公司用公款為職工購房……隨著近期媒體曝光和審計署的情況披露,部分央企的違規和揮霍行為不斷引發社會熱議。和花樣繁多、耗費巨大的“自肥”事件本身相比,有關單位和部門輕描淡寫的回應和就事論事,絕不深究的簡單處置同樣令人難以接受。對待層出不窮的損公肥私行為,不僅應深究事,更要嚴查人,這才能對肆意自肥者形成威懾。 從“天價酒”,到“配私車”,再到審計署報告中一連串觸目驚心的“福利腐敗”,說明打著各種幌子的損公肥私行為在央企領域已成公開的秘密。這種“賺錢無壓力、花錢有沖動”的病癥一日不治,隨時有可能蔓延。要真正保護好國有資產和公眾權益,必須對挑戰法紀的“潛規則”及特殊受益群體動真格、出重拳。 人們已經注意到,“天價酒”事件的處理最終僅以當事人承擔罰款和降職使用收場;引起廣泛關注的安徽電力公司配車問題事發至今杳無音信;此次曝光的部分“問題央企”的整改也只是以退回違規資金了事。這樣的做法和整改,與其說是治療,不如說是過關。 處理央企揮霍自肥,必須處理到“人”。以事為戒,更以人為戒。要讓每一個濫用公錢的違規者無所遁形,讓每一個失職瀆職的責任人自食其果。重要的是,對每一起違規事件的處理必須進一步增強透明度,具體涉事人、違規情節、最終處理結果等應當公之于眾,接受社會監督,以避免“抓小放大、避重就輕”的敷衍以及“今朝被免,他日提拔”的作假現象。
亂花錢、濫福利等違規行為的經常性爆發讓人痛心,媒體的曝光和外部的審計也難從根本上改變部分央企的自肥違規。人們由衷地期待,規范職務消費、加強薪酬福利管理、健全外部監管體系等制度建設能及時跟上,真正落實。同時對于已經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一查到底,問責到底,還法紀尊嚴,讓公眾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