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產警鐘長鳴應該鳴給誰來聽
發布時間:2017-06-06     瀏覽量:2583   分享到:
安全生產警鐘長鳴應該鳴給誰來聽
據山東省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宣傳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臨沂市臨港區金譽石化“6.5”爆炸事故救援指揮部最新消息:截至6月5日16時,經過現場搜救,7名失聯人員已全部找到,均不幸遇難。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8人遇難,9人受傷。
發生如此觸目驚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看出,安全生產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同時,“6.5”爆炸事故也再次向世人發出了沉重的問號:安全生產警鐘為何長鳴不休?安全生產警鐘應該鳴給誰來聽?
對此,筆者認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全監管職能部門對安全生產監管責任不落實,“一崗雙責”落實不到位;二是企業主要領導,依然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不愿在安全生產上給資金投入,在安全生產資金投入上有“賭一把”、“碰運氣”的思想;三是安全管理者沒有細化嚴檢查、嚴管理、嚴執法、嚴追究的各項措施;四是操作人員缺乏安全生產知識、疏忽大意或采取不安全的操作而引起的生產安全事故。
安全生產警鐘,為執政者而鳴。安全事故,觸目驚心。一旦發生,輕則損失財產,重則搭進生命。作為人民的公仆,執政者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是稱職的基本要求。保障好安全,才是“最大的民生”。只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更加嚴厲的手段落實安全生產這個第一責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嚴格安全準入、嚴格安全監管、嚴格追究責任,才能確保安全,對得起人民。
安全生產警鐘,為責任者而鳴。個別企業主要領導抓安全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在抓安全生產上僅限于保平安,保帽子,責任書簽的多,整改通知發的多就是抓安全了,會上安排的多,會后檢查的少,在抓安全生產工作上當“二傳手”,想著只要把責任分攤下去就完事大吉,沒有從根本上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有甚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抓安全上鋌而走險陷入不可自拔的利益格局。
安全生產警鐘,為管理者而鳴。當安全管理人員檢查出個別崗位出現不安全的隱患時,總有當事人以“沒有釀成事故,下不為例”為借口敷衍了事。對安全管理人員來說“下不為例”是典型的老好人主義,往往管理人員的“下不為例”一出口,當事人違章違紀的現象就會默許和姑息,就不了了之,勢必會淡化了現場職工的安全作業意識。而只有不搞“下不為例”,杜絕對任何違法違紀的事件和人,發現一個查處一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才能斬斷事故的鏈條。
安全生產警鐘,為操作者而鳴。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從很多安全生產事故可以看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操作工安全意識薄弱,麻痹大意,甚至漠視,帶著“不負責任”的僥幸,他們認為,設備有些小毛病,不會出大問題;工作就一小會兒,不戴安全帽也沒事……他們把過去僥幸沒有發生事故當作安全生產經驗,認為不會出問題,結果造成違章接連不斷,久而久之,為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才導致了悲劇發生。
沒有安全,企業就談不上發展;沒有安全,也談不上我們個人的生存。為了我們的企業,也為了我們自己以及家庭的幸福,請大家牢記安全作業事項,立足崗位,從我做起,干安全活、干標準活、干放心活,做安全的有心人、保證人、負責人,安全就能陪伴我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