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廠女“安保”
發布時間:2017-08-22     瀏覽量:2365   分享到:
電廠女“安保”
——記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鄭桂杰
北京,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的領獎臺上。
來自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達拉特發電廠的繼電保護工鄭桂杰,一出現就引起臺下小小的騷動,她是30名獲獎者中唯一的女性——嬌小、瘦削、不施粉黛。
手捧獎杯,她激動得有些顫抖,過往的時光像電影一樣在眼前閃過:遼闊的草原、數不清的電線、冷冰冰的機箱、配電室、變電站……在繼電保護這個堪稱電力安全屏障的崗位上,鄭桂杰一待就是22年。
心存敬畏練就過硬基本功
時光轉回上世紀90年代,內蒙古實施“煤從空中走、電送北京城”的重大戰略,達拉特發電廠肩負起這一使命,大批人才投身草原,從湖南大學畢業的鄭桂杰是其中之一。
繼電保護被稱作電力系統的最前沿“哨兵”,任何一根線誤接、誤碰都可能導致整個電網振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火熱的基建時期,變電站眾多男性員工中時常穿梭著一個瘦小的女性:轉現場,查系統,學規程,搜集、查找技術、設備資料……二十年的歷練,鄭桂杰終于站在了華能集團公司首席專家的頒獎臺上。
“沒有什么訣竅,就是堅持在生產一線研究熟悉設備,摸透性能。”鄭桂杰說。十多年間,她寫了十幾萬字的思考筆記。
2005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達電220千伏變電站全部停電,4臺機組幾乎同時跳機,威脅電網穩定,事故之嚴重前所未有。半夜兩點鄭桂杰接到電話,她和幾個同事一起冒雨打車40多公里,從包頭趕到達拉特旗。
撲簌簌的冷雨拍在臉上,鄭桂杰和同事鎮定地穿梭在配電室與變電站現場間,“當時滿腦子裝的是‘該如何迅速處理’”,她說。在緊張得讓人透不過氣的氛圍里,她組織人員展開事故原因分析調查,在最短時間找到了故障點,迅速恢復機組運行,將電廠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從那以后,我才懂得要對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因為我們的責任重大。”鄭桂杰說。
樂在其中成就全能“鄭工”
“從1995年投產,達電的繼電保護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次由于自己的疏忽或懈怠導致的誤動、拒動。”鄭桂杰的同事們懂得這番話背后的付出——論加班和夜間搶修的次數,鄭桂杰在班里一直都是數一數二。
在全廠歷次重大設備改造中,考慮稍不周全就可能引起多臺機組跳機。2011年的一次重大設備改造,幾天的時間里鄭桂杰翻閱的圖紙近一尺高,每一根線路、每一個端子都做到毫厘精準。半個多月之后,拆除工作圓滿結束,鄭桂杰的嘴唇上滿是干裂的口子。
“當經過努力,問題解決了,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面露自豪。
達電的線路保護、母線保護、發變組保護、勵磁調節器等技術改造在別人看來千頭萬緒,鄭桂杰卻沉浸在鉆研的快樂中,制訂安全技術措施,拆線、接線、試驗、安裝、調試……對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直到設備運行平穩。
由于技術最為全面,大家遇到難題第一個想到的總是鄭桂杰,“有困難,找鄭工!”這句話常常掛在同事們嘴邊。
一項又一項技術改造任務在鄭桂杰手中完成,也讓她摘得多項榮譽——全國技術能手,華能集團公司第一批“首席專家”、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自治區“草原英才”……
容不得半點紕漏
“只要我有一點紕漏,師傅會毫不客氣地訓我”,鄭桂杰的徒弟張莉說。這種“不客氣”讓徒弟們在學習和操作中都要先想想師傅的標準再付諸行動。
2012年,以鄭桂杰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落戶達電。這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個由女性領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檢修現場是培訓徒弟的小課堂,她結合自己的經驗,在徒弟的操作過程中設置一些常見的、重點的障礙,先耐心觀察他們的操作過程,再進行正確演示,幫助徒弟們分析各自的操作優缺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
工作室成立以來,成員技術水平迅速提升,張莉、王暉、張佳脫穎而出。2015年內蒙古電力行業繼電保護技能大賽上,團隊成員拿下第一、二、四名的好成績。
得益于繼電保護精細化的不斷追求,電廠累計發電量突破千億千瓦時、創造利潤60多億元。
如今,在庫布奇沙漠的邊緣,在熱浪滾滾的達電,在繼電保護一線,鄭桂杰正忙著培養帶動更多的電網安全“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