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孫三代跟黨走
發布時間:2020-08-17     瀏覽量:2625   分享到:
祖孫三代跟黨走
1921—2020,99年風云激蕩,99年翻天覆地,中國共產黨見證了歷史的奇跡!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祖孫三代黨員沐浴在這紅色7月里,聯系國家與家庭的巨變打開話匣,共同追憶崢嶸歲月和偉大歷程。
60年老黨員
爺爺是一名黨齡60年的老共產黨員,自1961年入黨后,先后當過鎮上綜合廠廠長、民辦教師,后回村擔任了20多年的村支書,并在這個崗位上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帶領全村人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在爺爺與村民的不懈努力下,山坳溝壑全開墾,層層梯田繞山轉,大壩儲水保灌溉,政策宣貫緊跟上。幾年時間村里的耕種面積增加了一半,打下的糧食翻了幾番,爺爺也因此被評為了縣上先進工作者。70年代末,爺爺作為先進代表坐著汽車到廣州、深圳、廈門、海南等南方城市學習培育農作物優良品種。一年時間,都市的繁華讓爺爺思想發生了巨變,“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成了他最大的信仰。
如今年逾80的爺爺腰桿子依然挺直,作為一名老黨員,爺爺把黨性覺悟刻在了自己的骨頭里,黨徽在他的胸前熠熠生輝。
首個“萬元戶”
“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 80年代初,鄉委會電線桿上的大喇叭一遍一遍將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鄉野,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陜北大地上興起。
.jpg)
果園承包下了,問題也來了,爺爺既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大能人卻也又是個大忙人,除了管村里的大小事,還在村里教書。盡管有四個兒子,三個都去當了兵,只有父親初中畢業后留在家里勞動。果園的事只能交到父親手里。聽父親說,有一天爺爺忽然給了他一本《黨章》,并找他談心,把自己希望帶全村人過上好日子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那時不過20歲,就這樣在爺爺引導、教育下入了黨。
都說農村娃早當家,父親就像《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安一樣干勁十足,從爺爺手里接過了滿山果林,開啟發家致富之路。首先,父親秉承爺爺和作為共產黨員的信仰,找了幾個膽大的一起入股,大家擼起褲腿,說干就干---清理落葉、翻土施肥、修枝剪干,但第一年下來成效普通。培育果園也是門技術活,想達產增產,修剪樹型很重要。總結了教訓的父親第二年拿出自己的半股請來鄰村管理過大隊果園的老師傅,虛心討教,苦心經營三個年頭分紅2萬元,成了村里首家 “萬元戶”,也是全村改革開放模范帶頭人。
看到爺爺父親掙了錢,村里人紛紛效仿,在我這個90后的童年記憶里,漫山遍野的蘋果樹成了村民每年主要的收入來源。
走進新時代
我家祖孫三代都有黨員,爺爺、父親、姐姐是黨員,我今年也成了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可以說是“黨員世家”了。家里這么多黨員,從小到大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隨著經濟日益發展,社會飛速進步,相較爺爺、父親、姐姐,95年出生的我生活在一個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幸福時代,享受著幾代人努力取得的豐碩成果。得力于政府不斷推出的好政策,12年義務教育,小學到高中學費全免,14年如愿通過高考的獨木橋,進入夢寐已久的象牙塔就讀;城鄉鎮全民醫保,老百姓得病不怕,看病不愁;互聯網遍及全球,天南海北交流無障礙;飛機、高鐵、地鐵,立體交通令出行無縫對接……
不忘初心代代傳,九九為功久久紅,我們三代人,爺爺、爸爸、姐姐、我,每一代都有各自的故事,串在一起,反映了新中國翻天覆地的巨變,也驗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歷程和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