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個中國人”
發布時間:2020-08-20     瀏覽量:2069   分享到:
“四個中國人”
下班后,晚間無事,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閱讀。故每個月書讀的其實蠻多的,但大都泛泛,值得推薦的是屈指可數。平日里,隔三差五也會去附近鄉鎮的集市,在北方所有的集市都似曾相識,但總有一些時蔬會帶來驚喜,這成了我的新嗜好。煙火氣,是我現在判斷一個地方是否值得留戀的依據,沒有之一。
所以,在本月閱讀過的繁雜的書中,帶有這種煙火氣的就是《四個中國人》。“四個中國人”是清影工作室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拍攝的記錄片,作為影片也許不錯,但作成書,雖未必好看,但足夠打動人。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人們可能關注的是江河倒流、天地色變、叱咤風云、偉人英雄。然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真正推動歷史發展的是細節,是平淡,是忙忙碌碌,是滴水穿石,然后才是滄海桑田。
這本書中的四個人,帶著我們熟悉的滿身的煙火氣,雖傳承過往,但活在當下。演皮影的呂師,從地主娃到皮影藝人生命運多舛,但彈起月琴,就如泣如訴地講述真正的中國故事,拿起鋤頭就做一個真正的中國農民,城里塬上兩頭跑,日子緊緊巴巴,但生活有滋有味。打紙簾的宵春,上班在化肥廠裝尿素,下班回自己家織簾子,傳承千年的宣紙仿佛只在他一個人心中,對工業化的鄙視與屈服都在他的聲聲嘆息與滴滴眼淚之中。手閑了練字,心閑了吹簫,身閑了捉魚,琴棋書畫只是生活中的玩意兒。唱酸曲的喜業,一生走南闖北,落葉歸根,做起了“下賤人”,在大俗的紅白喜事上靠作踐自己搏名搏利,但在夕陽下放羊時一首首酸曲從心底涌出,那是一個擁有無限溫暖的精神世界,單純而悠遠。跳扇鼓的素英,在窮山溝里樂活著,一閑下來就打扇鼓,農村人有說不出的美感。
經過近百年的戰亂和六十多年的變革,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面對當今的現實,我們其實無法自信滿滿地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時代在變,一個人不可能再幾十年如一日的度過,也不可能時刻緊跟時代的步伐,找到適合自己,屬于自己的需求,也許才不至于在時代的變革中隨波逐流。
所以,在本月閱讀過的繁雜的書中,帶有這種煙火氣的就是《四個中國人》。“四個中國人”是清影工作室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拍攝的記錄片,作為影片也許不錯,但作成書,雖未必好看,但足夠打動人。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人們可能關注的是江河倒流、天地色變、叱咤風云、偉人英雄。然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真正推動歷史發展的是細節,是平淡,是忙忙碌碌,是滴水穿石,然后才是滄海桑田。
這本書中的四個人,帶著我們熟悉的滿身的煙火氣,雖傳承過往,但活在當下。演皮影的呂師,從地主娃到皮影藝人生命運多舛,但彈起月琴,就如泣如訴地講述真正的中國故事,拿起鋤頭就做一個真正的中國農民,城里塬上兩頭跑,日子緊緊巴巴,但生活有滋有味。打紙簾的宵春,上班在化肥廠裝尿素,下班回自己家織簾子,傳承千年的宣紙仿佛只在他一個人心中,對工業化的鄙視與屈服都在他的聲聲嘆息與滴滴眼淚之中。手閑了練字,心閑了吹簫,身閑了捉魚,琴棋書畫只是生活中的玩意兒。唱酸曲的喜業,一生走南闖北,落葉歸根,做起了“下賤人”,在大俗的紅白喜事上靠作踐自己搏名搏利,但在夕陽下放羊時一首首酸曲從心底涌出,那是一個擁有無限溫暖的精神世界,單純而悠遠。跳扇鼓的素英,在窮山溝里樂活著,一閑下來就打扇鼓,農村人有說不出的美感。
經過近百年的戰亂和六十多年的變革,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面對當今的現實,我們其實無法自信滿滿地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時代在變,一個人不可能再幾十年如一日的度過,也不可能時刻緊跟時代的步伐,找到適合自己,屬于自己的需求,也許才不至于在時代的變革中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