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岡山學習有感
發布時間:2021-04-21     瀏覽量:2863   分享到:
井岡山學習有感
當我第一次站在井岡山這塊熱土上,這塊土地散發出的紅色氣息,深刻而震撼。這里的一間房子.一塊石頭、一根燈芯背后都有一個悲壯、沉重又感人的難忘故事,在一段段故事里回望歷史,用心感受那段艱苦歲月和感人經歷,何其感慨,為了浴血奮戰的英雄,何其幸運,生活在英雄們創造的新時代。通過聆聽《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專題講座,我從豐富的革命史實中領會了“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內涵;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坪毛澤東舊居、黃洋界哨口、小井紅軍醫院、小井紅軍烈士墓,重溫烽火歲月,感受黨與群眾的魚水情深;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瞻仰先烈、敬獻花圈、參觀碑林、紀念碑和雕塑園,致敬先烈們的英勇無畏;重走紅軍挑糧小道,體驗革命的艱難困苦;傾聽老紅軍后代講述革命先輩的故事,感懷先輩勇擔使命的情懷……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歷時兩年四個月的井岡山斗爭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里,留下了井岡山會師、黃洋界保衛戰、八角樓的燈光、朱德的扁擔等許多耳熟能詳的故事。這里,青山如畫,曾上演過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沉睡著革命烈士的忠骨,回蕩著一曲又一曲紅色贊歌。這里,散落著無數歷史的舊跡,記載著過往的崢嶸歲月,英雄們在這里浴血奮戰,偉人在這里運籌帷幄。這里,過往已為陳跡,而精神永存!還記得,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老師娓娓道來這墓碑背后的故事,久遠而又鮮活的革命畫面仿佛又浮現于眼前,蕩氣回腸,憂傷悲愴。小雨淅淅瀝瀝,似乎連蒼天也在為這段歷史哀傷。四周松柏環繞,莊嚴肅穆,當我將手中那朵小白花輕輕的放墓土之上,柔軟而堅強的小草觸碰到我的指尖,那一刻,萬般情緒涌上心頭。這么多年,風雨洗盡了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跡,給我們留下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滄海橫流、歲月變遷,當歷史的車輪漸行漸遠,這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遺留下來的寶貴精神,猶如一座座閃亮的燈塔,穿越今朝喧囂復雜的時代,指引著人們,走向人間正道。
還記得,在井岡山歷史博物館看到這樣一段話——“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這是毛澤東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光輝著作中,用充滿詩意和豪情的語言,展望了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驅散了籠罩在革命上空的迷霧,鼓舞了廣大軍民的革命信心,也深刻的激勵著我,要把這樣的信念和希望,嵌入今后的生活與工作中,時刻告訴自己,我們的先輩在何等艱難的歲月里都不拋棄不放棄才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怎能因那些小坎坷小牽絆而放棄自己的初衷與理想!還記得,在井岡山烈士陵園佇立的19尊雕塑中,有兩尊是井岡山斗爭時期女紅軍的杰出代表雕塑,一位是賀子珍,一位是伍若蘭。她們活躍在戰斗和生產的第一線,和男同志一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還有一大批普普通通的婦女,在共產黨的影響和帶領下,同紅軍一起馳騁疆場,英勇殺敵,還有很多人,在后方努力生產,節衣縮食支援前方,她們的豪邁和堅韌為井岡山道路的勝利開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她們的鐵血柔腸和巾幗情懷更對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做了最好的詮釋,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繪制了一幅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壯麗畫卷。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我們明白有一種精神不僅不會被歲月的風塵所淹沒,相反,它會代代相傳,源遠流長。這種精神就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黨史學習已經結束,有時候我會問自己,在井岡山充實了些什么,從井岡山帶走了些什么?在這里,一草一木都在訴說傳奇,一山一石都在講述歷史,陰雨連綿的天氣里寫滿了紅軍斗爭的艱難不易,草木泥土的芬芳中浸透著井岡山精神的堅韌綿長,這對于我而言意義深遠悠長,這也將是我一生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