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富油公司中層干部談體會 曬心得
發布時間:2022-12-07     瀏覽量:9501   分享到:
成就彪炳史冊,藍圖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后,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黨員干部自覺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通過多種方式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暢談感悟與體會,掀起學習熱潮。以下是我們中層干部心得,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經歷了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迎來了黨的二十大,通過會議、網絡、新聞等方式認真學習了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地理解、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豐富的內涵。報告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是黨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作為一名中層管理人員,在黨的二十大的指引下,對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有了更多的理解。
平時深陷忙碌的工作,沒有太多精力去思考為什么出發、怎么出發、去哪里這些看似與實際工作關聯不大的問題。但是事實證明,大多歷史偉業或斐然的成績都是在心中不滅的信念的指引與支撐下實現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我們理應胸懷大志、求真務實、砥礪前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們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奮進新征程的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面對生活與工作日新月異的變化與挑戰,我們更要保持敏銳、迎難而上,為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作為一名“打工人”,我堅信成就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我會時刻看清自己的前行方向,立足工作崗位,不斷學習人力資源、企業管理、經營管理、領導力等方面的新理念新內涵,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與精神動力,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價值,同時成就更好的自己。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每一位中國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扛起肩上的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度,更要發揮信念信仰的力量。第一,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作為一名管理人員,根據新形勢全面加強思想作風、生活作風,工作作風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好自己,影響別人。第二,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事情,只有付諸行動,才能落地生花。第三,甘于奉獻,實現價值。只有不斷耕耘,生活才會充滿無限可能。成功的背后,總有一段默默付出的時光,不抱怨不氣餒,把所有的經歷當做是未來的道路上的墊腳石。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人才是現代企業高速發展的基礎動力,人才引進與儲備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面對國家雙碳雙控等政策,煤化工企業發展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與難題,對高素質、高技術、高技能的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只有不斷招賢納士,筑好人才蓄水池,才能不斷優化現有的人員結構,進而才能為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墨守成規的傳統人才引進、儲備與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環境與公司的發展需求。缺人再補的滯后模式與缺乏創新與突破的人才管理方式使得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比較被動,影響工作的連續性,更無法為效益提升做貢獻。因此,面對新環境、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深入思考如何優化人力資源,牢固人才根基,激發人才活力等是公司在高速增長實現戰略目標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們要堅持才引領驅動、人才強企理念,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一、強化人才是企業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確保一線充足、二線保障、三線精干,夯實勞動效率提升基礎。第二、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第三、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技術、技能、管理序列齊頭并進,用好用活各類人才。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公司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創新驅動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實現路徑??萍紕撔聦τ谝粋€國家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擁有了強大的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對企業來說,新技術、新工藝的儲備才能提高應對風險與變化的能力。企業應深化產學研用融合來提升研發水平、降低研發成本、減少研發風險、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近些年,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遠超我們的想象,人工智能逐漸在許多領域替代了人工。根據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6月20日的《全球發展報告》,估計2020年至2025年間,全球約8500萬工作崗位將被機器替代。對于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來說,一線操作人員是保障公司正常生產運行的主力軍,但是安全、勞動效率低下是一直以來的難題。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信息化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抓緊信息化發展機遇,持續加大信息化投入,深化智能工廠建設,實現對公司安全生產管理、監測監控的全覆蓋、智能化,通過智能工廠建設逐步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的目標,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勞動效率。(趙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