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降本增效的攻堅戰中,公用儲運中心用一把“閃蒸技術”的金鑰匙,巧妙解鎖了凝結水系統中沉睡的效益密碼。這一創新舉措,讓每一滴凝結水都煥發出新的價值活力,2月份節約成本45.01萬元,成為企業降本增效路上的一座醒目路標。
“望閃成金”的巧思妙技
“見微知著,望閃成金”。該公司公用儲運中心的技術團隊將目光聚焦在傳統工藝中被長期忽視的凝結水系統,通過增設閃蒸罐,讓凝結水在壓力驟降的瞬間綻放出“第二生命”。
這一改造如同為企業裝上了一臺“熱能回收器”。高溫凝結水進入閃蒸罐后,部分水瞬間氣化為蒸汽,這些原本會被散失的熱能,如今被精準引導至除氧器,替代了原本需要的新鮮蒸汽。監測數據顯示,閃蒸罐出口至除氧器的蒸汽流量穩定在5.5噸/小時,按每噸蒸汽成本110元計算,2月份節約費用45.01萬元。
這種“吃干榨凈”式的能源利用,不僅彰顯了公用儲運中心對每一分能源的珍視,更體現了他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硬本領。
“精耕細作”的系統聯動
“降本增效,關鍵在精”。凝結水閃蒸改造的成功,離不開公用儲運中心全方位的精細化管理和系統優化。
春節期間,面對人手緊張的挑戰,中心員工堅守崗位,構筑起生產安全的堅實防線;技術骨干們克服困難,高質量完成了空分空壓機潤滑油過濾和脫鹽水站陰床樹脂捕捉器清理等關鍵工作;針對循環水水質異常、火炬氣壓縮機出口壓力高等問題,他們制定了“對癥下藥”的精準方案,確保了整體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這種對生產全流程的“精耕細作”,為凝結水閃蒸系統提供了良好的運行環境,使單點改造能夠釋放出最大效益。正如一位技術人員所言:“每一個工藝環節的精準把控,都是降本增效的關鍵一環。”
“聚沙成塔”的創效實踐
凝結水閃蒸改造的成功,如同一粒種子,正在富油科技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這一創新實踐告訴我們:降本增效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實打實干出來的成果;不是孤立的個體行動,而是全員參與、全過程優化的系統工程。
這一創新方法在公司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多個部門紛紛前來交流學習。公用儲運中心也不滿足于現有成績,已經著手推進綜合給排水回用水增設反滲透膜離線清洗設備、12萬噸循環水泵升級改造項目、污水處理1000m3厭氧塔升級改造等一系列降本增效項目,力爭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能源的優化利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樓,始于壘土”。凝結水閃蒸改造的45萬元效益,是公用儲運中心“聚沙成塔”式創效實踐的生動注腳。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每一項技術創新、每一次工藝優化都是筑夢前行的堅實基石。公用儲運中心將繼續踐行四種經營理念落地生花,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不斷深耕細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金點子”和“實效益”。(趙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