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工作應該怎么干,習近平總書記已指明道路——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層一線作為主戰場,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缺少制度、法規、檢查、演練,但缺的是對執行的執著,對細節的把握。每一個環節的失守,都會給危險的下墜一個加速度。事故是安全生產工作最無情的驗收員,它不會因為“錯誤”微小而閉上血盆大口。
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抓基礎、摳細節,十分重要。十年前,在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座談會上,時任吉林省安監局局長丁維東的一句“我們是打基礎的一代”,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十年后,我們的工作重心依然要落在最基礎的地方,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代背景沒有改變,徹底解決制約安全生產工作的深層次問題還需要時間。同時,新常態帶來新問題,要想不被“新”事故牽著鼻子走,必須練好“基本功”,打好主動仗。
怎么才能實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
要探索城鄉監管執法和綜合治理網格化、一體化。網格化管理是社會治理方式改革的方向,它從制度設計上消除了管理盲區,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巡查,實現了責任到人、到崗,體現了預防為主的監管思路。近年來,北京、江蘇、安徽等地都有所探索,特別是一些地區的鄉鎮街道結合社區管理,探索整合安監、消防、治安、城管等執法力量,形成執法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經驗值得推廣和學習。
要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人防、物防、技防整體協調的安全網。設了自動監控系統,但調不對參數、看不懂報警;配了防毒面具,但沒有備濾毒罐;建了噴淋裝置,管子里流出的卻是滾燙的沸水……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就是不久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真實案例。為什么有些單位明明采取了措施卻沒能遏制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管理粗放,沒有抓住“預防為主”的精髓和關鍵。我們不僅要依靠先進的設備工藝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更要向科學的管理方法要效果,幫助我們把勁兒使到點子上。
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拓展人民群眾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徑。要推動安全宣傳教育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把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從娃娃抓起,培養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質。同時加強安全公益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輿論氛圍,讓更多的人能發現隱患、會消除隱患,自覺抵制各類不安全行為。
必須引起關注的是,目前全國仍有一些地區未建立安全監管執法機構。對此,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通知》,對安監執法隊伍建設提出明確目標和時間表。近年來,中央還利用預算內專項資金支持了中西部地區基層安全監管裝備建設。地方各級政府也應積極跟進,加大安全監管執法力量的保障投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提出,要把安全生產提升到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來認識。萬丈高樓平地起,社會的平安,民眾的平安,都由一個個企業、一個個家庭的平安累積而成。這需要我們每一位社會生活參與者的付出,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扎緊安全防護籬笆,把隱患消滅于萌芽,將危險隔絕在身外。
(安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