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敬父母 從現在開始
發布時間:2016-07-25     瀏覽量:2269   分享到:
孝敬父母 從現在開始
敬老、愛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誰都會有老的時候,而贍養老人是我們做兒女的義務和責任。社會的和諧要從家庭的和睦做起,尊老愛幼、幾世同堂,使老人兒孫繞膝、老有所養、頤養天年,是和睦家庭的具體體現。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過于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辛勤地養育著我們,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育下慢慢長大的。父母的親子之愛、舔犢之情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無私、偉大。他們可以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愿付出一切。所以說,父母之愛位于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愛之上。
生兒方知父母恩,寸草難以報春暉。自從兒子出生以后,我就深切的體會到了父母親的偉大。現在,父母漸漸老去,他們也變得像小孩子一樣,需要我們做兒女的細心呵護,但由于工作原因,我們很多時候并不在二老身邊。于是,父母也就成了我無法割舍的牽掛。所以,逢年過節,我都會和妻子抽出時間,回家看看,陪老人聊天解悶,從交談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動態。
就拿我來說吧! 2011年,我來到咱們公司,現在制氫車間,雖然我只是制一名普通的員工,但是在工作上,我力求做一名好員工,在家里,我力求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女婿。我一直認為,精神的支持和言語行動的慰藉,能使我們和老人心靈的距離日趨拉近,成為老人的親密摯友和避風港灣。
每當老人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時,我也會想盡辦法,耐心開導,成為老人的一顆“開心果”。一次,爸爸坐火車的時候丟了幾百元錢,聽媽媽說,爸爸為此事耿耿于懷了好幾天,每天嘴里總是叨叨,人老了,不中用了。得知這件事后,我趕緊趕回家中,給爸爸送去500元錢,并勸解老人要放寬心。之后,爸爸也解開了心結,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歡愉。現在,我和妻子,每當老人想做什么事情時,我們都會去支持、去鼓勵。媽媽愛好文藝,我們陜北這邊流行在廣場上扭秧歌,媽媽很想去鍛煉鍛煉身體。可是又擔心自己年歲太大,跳的不好看,招來別人的笑話。而就在媽媽躊躇不定時,我和妻子站了出來,為媽媽送去了鼓勵,并連續幾天陪老人一起練習,增強了老人自信心,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照顧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換來的卻是無法用金錢和言語比擬的,那就是一種理解、信賴、認同和贊許。作為一名普通職工,我的收入不是很多,即使這樣,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我從不含糊。每當爸爸媽媽生日,我總會抽時間去看看他們,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生日禮物,送上一份真摯的祝福;逢年過節,準備一些好吃的,組織全家人與老人齊聚一堂,共度佳節,讓老人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溫馨,體味祥和;每當天氣突變的時候,我會盡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當老人有些頭痛感冒時,如果自己在身邊會問寒問暖,端水遞藥,即使不在身邊也會叮囑老人按時吃藥,保重身體。父母需要多休息,我就時常囑咐老人要早睡,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每當父母外出時,我也會囑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為老人配了手機,以備不時之需……
其實老人需要的很簡單。一次,媽媽對我說:“我們逐漸老了,我們不奢求什么,只要你們有時間常回家走走看看,爸媽就很滿足了。”是的,父母照顧子女的時候,子女不覺得;等到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我們往往才覺得虧欠他們太多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步入老齡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來替代的。現在父母老了,他們需要我們的日子已經開始了,我們不能自私,該是報答、孝敬父母的時候了。多回家幫幫父母,多盡自己的一份力、一點孝心,要知道,能夠這樣,就是忙些也是幸福的。人生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就讓我們從最基本的點點滴滴開始做起,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