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領精英
發布時間:2017-08-10     瀏覽量:2821   分享到:
藍領精英
――記全國勞模、中華技能大師劉幼生
有一種激情,在發明的旅程中綻放;有一種信念,飽含著茹苦的艱辛。在36年的職業生涯里,他用40項發明成果實現了人生絢麗的夢想。他,就是全國勞模、武鋼焦化公司電工技師劉幼生。
8月的武漢格外炎熱。在武鋼工人科技園里,記者見到劉幼生時,他正在調試演示新發明的“城市機掃車”。今年春天第一次采訪他時,“城市機掃車”還只是模型,如今在武鋼工人科技園、風險投資人的支持下已經基本成型。
在武鋼乃至業界,個頭不高的劉幼生是赫赫有名的“工人發明家”。迄今,在他完成的40項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中,有2項獲國家專利,12項填補國內同行業空白技術。2002年,他發明的“電動旋轉式無塵黑板”獲得國際發明博覽會三枚金獎;2005年,他發明的“皮帶漏斗堵塞傳感器”在全國第十五屆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金獎。
以人為本是劉幼生的創新理念。焦爐撈粉焦的大抓斗一向由工人在上面操作,下面是高溫熄焦池,操作稍不小心,就會釀成人身傷害事故。為讓同事在地面安全作業,劉幼生領命設計新裝置,經過30多次的調試,終于設計出“單線遙控技術”裝置。在第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這項成果備受青睞,140多個廠家有意引進。
去年3月,《武漢晨報》上的一則新聞吸引了劉幼生:江城機掃車無一“武漢造”。武漢要新增30多臺機掃車,“十一五”需求量達90臺,武漢市城管局向全國招標購買。他隨即上網搜索,發現從國外進口一臺機掃車要200萬元,國產便宜的也要35萬元,且制造廠家也極少。
進一步調研發現,目前的機掃車大多是采用圓盤掃帚加吸塵的清掃模式,能源消耗大、工作效率低。他決定采用全新的科學原理研制替代產品。于是,他自套腰包2萬多元購買了相關設備和材料,在家里利用休息時間開始了一次次試驗。
到年底,新型城市機掃車便研制成功。這款機掃車改以清潔能源蓄電池驅動,兩個滾筒刷反向旋轉收集垃圾,通過簡化整機結構提高工作效率。“已經獲得國家專利了,不怕泄漏技術秘密。”8月3日,在武鋼賓館,劉幼生一邊講解,一邊在紙上畫著設計原理示意圖。
“相比傳統城市機掃車,其具有無揚塵、低成本的特點。能源消耗至少減少80%,無排放、低噪音;工作效率提高3至5倍,制造、使用、維護成本是傳統機型的1/12。”說完,因為擔心記者不能完全聽懂“武漢普通話”,劉幼生在紙上仔細羅列了新型機掃車的6大優點。
“這些數據都是保守計算的。”劉幼生得意地說:“這種機掃車可全天候地清掃,改變了"城市美容師"無規律作息,大大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既環保還不擾民。而且,這種車系列化開發空間大,從小區、人行道到馬路、大型廣場,甚至高速公路、飛機跑道,至少可以開發出5種車型。現在各地都在創建最佳宜居城市,因此它的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劉幼生深知,發明創造不是為了一紙專利,藏在深閨沒有實現產業化價值不大。去年,武鋼建起全國首家工人科技園,為工人發明成果的孵化搭建了平臺,發起人劉幼生成為領軍人。目前,科技園已研制出便攜式原料取樣機和料喂儀等4項產品。
劉幼生笑著告訴記者:“我希望機掃車項目能在科技園里孵化成功,整車三次改型已經成熟,產業化開發也有些眉目了。”